高校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构建 ——以S大学为例

发布日期:2021-09-01

韩嘉莹

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要求加快建成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构建全面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既是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举措。本文以S大学为例,从预算绩效管理模式、预算绩效目标编制、预算绩效监控评价和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等方面分析高校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

                构建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模式

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学校各个部门的广泛参与。因此,S大学构建了“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预算绩效管理模式,设置包含财经委员会、计划财务处、归口管理部门和各部门的四级管理模式。

一是财经委员会。这是由学校有关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相关专家组成的学校行政管理与决策机构,负责审议预算绩效管理规章制度和年度绩效管理工作计划,并监督计划执行,听取绩效评价工作报告,提出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建议。

二是计划财务处。负责预算绩效管理规章制度的起草和日常管理工作,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组织各部门开展预算绩效评价工作。

三是归口管理部门。对各类项目负责管理的部门,具体分类方式见表一,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对相应的项目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包括审核项目预算绩效目标,监督项目绩效目标实施,组织项目绩效自评,配合计划财务处进行项目总体评价。

四是各个部门。围绕学校发展战略,结合年度工作计划,按要求编制管理和使用资金的预算绩效目标,开展部门绩效自评工作,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制定整改方案,并报送落实整改方案结果。

表一 预算项目归口管理分类表

项目类别

归口管理部门

本科教学类项目

教务处

研究生教育类和学科类项目

研究生院

科研类项目

科技处

基建、后勤保障类项目

基建处、后勤保障处

资产类项目

国有资产管理处

信息化建设类项目

信息化管理处

其他类项目

计划财务处

              编制预算绩效目标

  为落实全面预算绩效管理,S大学将预算绩效目标的编制与学校年度预算编制工作有机结合,同步进行,确保预算绩效管理落到实处。每年7月启动下年度预算编制工作的同时编制项目绩效目标,绩效目标是项目立项评审的不可或缺的内容,缺少绩效目标的项目立项申请不予通过。

各部门按照要求提交部门绩效目标后,经过分管校领导、归口部门负责人、计划财务处和财经委员会审核、审议通过后形成当年的预算绩效目标。具体流程如图一所示。


              图一.预算绩效目标编制流程图

         

            预算绩效监控与评价流程

    为提高预算管理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政策的执行、提高政策执行的绩效和有效性,S高校每年进行绩效监控和绩效自评。每年7月,对上半年的预算绩效运行情况进行监控,从而能够及时纠偏、及时止损,确保绩效目标执行情况良好。

每年1月,S高校对上一年度的预算绩效运行情况进行评价,为确保绩效评价的有效性,S高校采取部门自评和学校综合评审相结合的方式。各部门对本部门绩效运行情况进行自评并形成自评报告提交至归口管理部门,归口管理部门对自评材料进行汇总、分析、审查形成归口专项项目绩效自评报告,提交至计划财务处。计划财务处组织开展学校层面绩效评审,形成绩效评价总报告并报财经委员会审议。具体流程如图二所示。


          图二.预算绩效监控/评价流程图

 

            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构建完善的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为了确保预算绩效评价合理、有效、可操作性强,S高校构建了关键指标体系,该体系将各类驱使组织快速发展的指标集中起来,形成一个有一定深度的立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具有指标明确、可度量、可行性强、现实性四个特点,避免了绩效自评时的盲目性和无效性。具体来说,从教学类、科研类、学科建设类、人才引进与培养类、学生管理类、行政类、基建类等八个类别,产出、效益、满意度三个方面构建了全方位的立体绩效目标体系。如表二所示。

表二.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绩效指标大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教学类指标

产出指标

数量指标

招生人数

教学课时数

指导毕业设计数量

质量指标

教案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课堂教学组织实施规范有序,教学秩序良好

时效指标

教学改革成果

学生奖助学金等名单上报及时、准确

成本指标

日常经费支出

除工资外其他劳务费发放额

效益指标

经济指标

生均学费/支出比

预算执行完成度

社会指标

学生在国内外文艺、体育、艺术等大赛中的获奖数

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比赛,获奖名次

生态指标

教学活动产生废弃物处置费用

固定资产报废额

可持续影响指标

毕业生就业率

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

满意度指标

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

听课教师/教学督导对课堂满意度

学生对课程、实践教学等满意度

科研类指标

产出指标

数量指标

科研课题项目数量

横向科研课题经费增长率

质量指标

人才培养与科研项目相关性

实际专利转化率与推广应用率

时效指标

研究课题按时结题率

获得后续研究资助周期

成本指标

人才培养需花费的成本(科研人员人力、配套设施及相关政策投入)

知识产权研发、发表及转化过程中的人力、物力投入

效益指标

经济指标

项目规模及资金筹措

内部收益率及投资回报率等指标

社会指标

提高技术服务和管理水平

生态指标

项目研究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减排数

可持续影响指标

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促进学科发展、开创新领域

满意度指标

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

使用科研技术单位满意度

参与科研项目人员或团队满意度

学科建设类指标

产出指标

数量指标

科研课题立项

科技成果及技术转让

质量指标

省级以上优秀教学团队

省级以上精品课程

时效指标

专业设置及时性

课程设置及时性

成本指标

业务费用占支出的比例

平台建设绩效

研究仪器设备是否达标

效益指标

经济指标

财力资源投入

科研成果的应用程度

社会指标

对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对本校的教学科研的促进作用

生态指标

教学基础条件建设

科研基础条件建设

可持续影响指标

社会声誉(学科全国排名)

教师影响力

满意度指标

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

教师对学科建设的满意度

人才引进与培养类指标

产出指标

数量指标

引进百人计划、千人计划人数

国内、国外访学人次

质量指标

协助学校开展学科与团队建设工作

在半年内完成学科培训讲座

时效指标

教学设备利用率增加

生均财政投入耗用减少

成本指标

实现校友捐赠收入明显提升

学校获人才补贴财政资金增加

效益指标

经济指标

成果转让经费获得率

对学校教学科研有提升

可持续影响指标

校友对学校发展满意度增加

学生管理类指标

产出指标

数量指标

辅导员与学生数比率(1:N)

思政课占比

质量指标

辅导员素质

时效指标

上课出勤率

突发情况应急工作情况

成本指标

思政经费投入是否达标

改善校园硬件设施

效益指标

经济指标

生均学生管理经费

学生管理投入人员数、人员经费

社会指标

学生社会活动次数

安排相关的专业招聘会

生态指标

公寓卫生维持度

开展的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

可持续影响指标

学生管理制度完备(资助制度、班级考评制度等)

学生宿舍设施、浴室设施情况

满意度指标

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

毕业生对学校满意度

后勤保障类指标

产出指标

数量指标

人均绿化面积

完成施工面积

质量指标

安全事故发生率

验收合格率

时效指标

项目完成及时性

成本指标

水费、电费、暖气费增长率

人均费用率


社会指标

是否严格按照规定收费

特殊岗位是否持证上岗

生态指标

是否符合国家和地方环境质量和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

满意度指标

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

师生满意度

基本建设类指标

产出指标

数量指标

建设规模(平方米)

主体工程完成率(%)

质量指标

可行性研究规范性(是/否)

招投标规范性

时效指标

工程进度达标率(%)

工程计量拨款及时率(%)

成本指标

设计成本降低额和降低率

效益指标

经济指标

完工验收通过率(%)

社会指标

设计功能实现率(%)

生态指标

生态环保研究论证(有/无)

可持续影响指标

扩大办学规模(是/否)

满意度指标

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

提高学生满意度(是/否)

行政管理类指标

产出指标

数量指标

人均办公费用

课题立项项目数量

质量指标

各部门出勤率

外出培训人员比例

成本指标

培训费用占比=培训总费用/薪水总额

生均招生成本

满意度指标

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

社会公众满意度

教师、学生满意度

      绩效评价结果应用

  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是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落脚点。对此,S高校严格落实“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理念,将绩效评价结果与部门年度考核、部门负责人年终考核挂钩,并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以后年度预算资金安排与分配的依据。优先安排和保障绩效评价结果好的项目,削减或取消资金绩效评价结果不好的项目。

随着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迫在眉睫。高校应结合工作实际,以绩效目标为导向,完善监控与评价机制,从多维度遵循构建科学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从而提高高校资源配置效率,促进高校内涵式发展。

                              (作者单位:陕西中医药大学)

                    (来源:2021年第4期《现代审计与经济》)